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

獨家:大陸青年飛渡海峽重燃理想之七日行

中國控訴台灣消息, 一群身在大陸,卻認同三民主義和民國文化的大陸年輕人上月到訪台灣,對台灣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參訪。這次「回鄉之行」,也是臺灣許多年來首次有成團的「民國派」大陸青年來台觀摩交流

大陸青年飛渡海峽重燃理想之七日行


1大陸民國文化復興背景下的「回鄉之行」

「溪雲到處自相聚」,大陸「民國文化復興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雪笠女士帶隊,陳真、廖先鋒等大陸三民主義及認同民國文化的青年812日先後飛抵中華民國首都臺北,開始了「回鄉之行」。「首屆海峽同心夏令營──大陸青年臺灣中華文化之旅」正式啟動。這也是臺灣許多年來首次有成團的「民國派」大陸青年來台觀摩交流。

當晚舉行歡迎酒宴,主辦單位理事長、國民黨中評委張世飛教授攜夫人、新同盟會秘書長呂代中、聯合報主筆陳曉林教授等出席,席間諸公舉酒暢談,很快由陌生轉為熟悉。這些團員對於中華民國歷史和臺灣民主現狀有相當研究,臺灣諸公也想瞭解大陸社會文化思潮,瞭解「民國熱」和「民國文化復興運動」。儘管本團這些大陸民國派人士理解的中華民國理想、三民主義與臺灣人士的理解有一定差異,然更有相通相同之處,更有溝通後產生的理解和共鳴。酒宴很久才結束,主賓盡歡。

813日早上5點多,全團包車前往大溪兩蔣陵寢謁陵,第一站是先總統蔣中正陵寢,7點多大家排隊廖先鋒高舉中華民國國旗在門口等候,8點開門,大家經過寧靜小道、清秀山湖來到陵寢外,軍方陵寢管理處特為我們臨時關閉了遊客參觀,並安排林少校擔任唱禮官主持祭奠,大家稍事準備,緩緩排列於肅穆的庭園,面向正廳蔣公靈柩,由雪笠主祭,宣讀祭文,另兩位團員在一旁攝影拍照,大家向蔣公三鞠躬,敬獻花圈,禮兵迎接花圈送入正廳奉獻于蔣公靈柩前。……整個儀式莊嚴肅穆,隆重深沉。

祭禮結束後,大家邊走邊議論:蔣公年青時參加辛亥革命開國,後來領導國民革命、北伐,堅持三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和共產主義,領導抗日戰爭、戡亂抗俄、堅守臺灣,功過評價不一,但是無論成功失敗,蔣公堅守理想和原則,令人敬仰。中華民國在嚴重內亂外患下(日本入侵、強大蘇俄扶持介入、美國綏靖等)退守臺灣至今,這離不開蔣公的歷史功績。雪笠認為:蔣中正在內戰的情況下仍推行憲政,蔣公懸棺未葬,是不放棄建立民主憲政的新中國。大家也普遍認同。

祭完先總統蔣中正,然後大家前往謁故總統蔣經國陵寢,繼續由雪笠宣讀祭文,全體三鞠躬敬獻花圈,國軍軍官擔任唱禮官主持祭奠,禮兵接過花圈送入靈柩前。經國總統對臺灣經濟起飛、政治清廉和恢復憲政有功。離開慈湖,大家在車上繼續熱議。

本次活動作為夏令營形式也應該遊覽臺灣名勝,故前往日月潭一遊。臺灣大學的全球跨時代青年聯盟 Cross-Wow Union副社長和另一位同學在台中加入,他們將參與以後所有活動如座談會、謁忠烈祠,本屆活動由此增益為有兩岸年青人共同參與的中華文化之旅。在旅途中,大陸團員與廖、李兩位同學合唱國歌等互動熱絡,歡聲笑語不斷。日月潭的山水秀美,大家泛舟於湖光山色中,聽導遊介紹古老部族的故事,猶如翻看臺灣古老歷史,別有一番情調。

814日早上休息和自由活動,下午1點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辦「中華文化和南京憲法、臺灣民主化」座談會。中華民國退役將官總會正副總會長高安國中將、郭年昆中將等出席會議,作了精彩發言,談了中華民國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國軍的犧牲和貢獻,以及退守臺灣的艱辛奮鬥和堅持,也語及當下保守與求和平的心態等。會後,高將軍向團員頒發了紀念狀。




晚宴設在立法院餐廳,餐廳特別安排我們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經常光臨的包廂設宴,我們頗感榮幸。雖然是立法院院長經常光臨的最好包廂,但是這包廂及整個立法院餐廳的檔次如果與大陸中共官員商人經常光臨的飯店比,恐怕屬於大陸縣級水準。中華民國的立法院立委的辦公室也是小小而普通。中華民國是民主的,沒有「公款吃喝玩樂」,對於公款使用有嚴格監督和限制,地位權力顯赫者更是監督焦點所在。看看臺北城市建設,遠不及大陸大城市華麗氣派,豈止臺北就是美歐許多大、中城市也不如大陸的一些大、中城市華麗氣派。然而,大陸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準卻不如臺灣老百姓,遠不及美歐;只有貧富差距遠遠超過臺灣、歐美「一枝獨秀」;究此怪狀之原委:政府是否由民眾選舉產生?是否受公民社會監督?公家錢是否受納稅人監督?這才是答案的鑰匙。專制必腐敗,腐敗則奢華,廉能則樸實。中共腐敗奢侈,影響到民風也不正。政府奢華,百姓不富卻求排場;政府巧取豪奪,百姓掙錢艱苦卻有不擇手段。比如臺灣朋友宴會,以吃飽為止,桌面不留,多餘的帶走;大陸則多多益善,才見「情意」。兩岸生活方式的比較,對於大家頗有觸動。

815日是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日本69年前於此日宣告投降,先總統蔣公當日向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宣告勝利,舉國歡騰。故全團當日一早排列整齊舉中華民國國旗往謁忠烈祠,其間得知儒家和三民主義的弘道人——蔣愫先生遽歸道山,蔣先生原在大陸某大學教書,後負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攻讀博士,一生守護中華文化道統、宣揚民國憲政法統、宣揚三民主義以儒學精神開啟現代化和民主化之大義,還積極復興漢服。故被譽為「三民儒家」(三民主義儒家)之「山長」。

可惜,天不憐才。全團在忠烈祠默哀。蔣先生在天之靈得知我們往謁忠烈祠,應感安慰。

全團重新排列後緩步前往忠烈祠大殿,面向忠烈牌位宣讀祭文、三鞠躬、敬獻花圈,大家心情肅穆,天上忠烈之靈在,然民主中國未建、文化中國不存,先烈的理想在臺灣也只是部分實現。後人重任在肩,團員倍感責任和使命。


中午我們在「村子口眷村餐廳」就餐,聽愛國軍歌,看老照片,感受臺灣早年守護國家艱苦奮鬥的記憶。

從莊嚴隆重的忠烈祠到草根的眷村餐廳,我們以最近距離感受民國先賢以家國天下為先的犧牲奉獻的精神和亂世中追求民國理想的堅定情懷。

下午,協會理事長張世飛先生不顧年邁領我們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我們此行實追尋逝去的記憶,觀黨史憶國史,只是物在人去,難覓精神傳承者和擔當者。主人頗有興致地介紹國民黨面臨的選戰,其餘則不甚了了,座談不久就散了。我們正好可以有時間參觀國史館、軍史館。在軍史館里遇一令人淚下的事,義工向我們介紹:有幾次大陸來客在軍史館的電腦檔案里搜索到自己父親的照片和事蹟,有的人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照片,哭得一塌糊塗,圍觀者也難免隨之落淚。哀國家多難、將軍殉職、家破人亡,中原大劫後有倖存遺族白髮蒼蒼千里迢迢來台,意外尋父成功,得睹真顏相片,這是怎樣的悲劇喲!北望中原南瞰台島,歷史長河淹沒了多少青史載不動的悲歡離合、英雄事蹟,國悲家悲何時盡?歎今日放眼觀去,卻盡是名利徒熙熙攘攘。……

下午4時多,我們因聯繫有誤,遲到臺灣工黨主席謝正一教授處,好在謝前輩大度輕責幾句聯絡人,便與團員舉行座談,介紹民社黨、青年党為臺灣民主化作出的貢獻,對於民進黨過度吹噓其貢獻頗有不滿。謝教授還介紹了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和臺灣工運,目前兩岸交流中這領域較為少見。大家頗有收穫。

816日上午自由活動。下午130依然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辦「中華民國和中國傳統未來」座談會。台大十多位學生也參加座談會。鵝湖社長和台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潘朝陽教授作了專題演講。潘教授從中國文化道統談起,談到中華文化賦予中華民國的精神和理想,臺灣的政治變遷及民主化。團員皆認同儒家文化和三民主義,故潘教授講話得到大家共鳴,廖先鋒、牛志提出了關於儒家文化對於重構中國未來的意義、關於當代新儒家的幾個問題。雙方對話互動、交換意見……。李先生作一補充發言,認為要回到中華民國開國的理想,繼承先賢中華文化本位吸化西方文化和民主政治的精神,民國政治理想是追求優質民主的,要吸取民國初年和臺灣民主劣質面的教訓,要對治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弊病,繼民國理想而開來。會議後期,台大博士、兩岸統合學會的吳行健提出「中共打土豪是為了工農……,以及中共對於南京憲法的貢獻」等觀點,廖先鋒、吳飛等皆以史實為據剖析、論證這些觀點的錯誤。這是本次座談會的辯論「火花」。十多位臺灣學生也表述了希望大陸也能回到中華文化理想、憲政理想,兩岸人民必會擁有共同的前途和未來。張世飛教授最後則鼓吹三民主義理想、批評了臺灣政治。


經過多日謁陵、座談、參訪,大家認為與臺灣各界交流是有益的,有助瞭解臺灣現狀。民國文化博大精深,從知識份子精神、教育、人文風采、生活方式到憲政理念等皆如「珍珠」沉于歷史長河里,民國文化有傳統性與現代性結合、中華本位融合普世價值、本土性融合西方性的特質,這在臺灣還可以追尋到。

此次訪問團領隊雪笠女士總結道:近三十多年來大陸的民主探索經歷了兩起眾所周知的標誌性事件;到今天,當青年們在前輩們的呐喊、感召及啟蒙下,希望能以制度建構、社會藍圖尋找第二階段可操作的路徑和經驗時,我們發現,100年前的民國憲政經驗仍然令我們高山仰止,成為我們學習,效法圭臬。我們窮兩代人所要作的努力,與其說盡開拓之力,不如說行回鄉之舉。我想我們今天已經不用去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系、臺灣民主轉型經驗對大陸未來的作用和意義。看大陸今日之網路,中華民國在青年之間已經形成了某種普遍性的認同符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我們的國會走向哪里,在我們看來已經不言而喻。

送別晚宴,大家依依惜別。暫別臺灣,暫別中華文化傳承之寶島,民國文化復興運動之火已經燎原,回歸正統中華文化、回歸憲政傳統乃我們時代之天命。……


2跨越現實「赤藍綠」,重燃理想

自上世紀8090年代大陸半開放學術界和民間民國史研究以來,「民國熱」漸漸深入民間且自主持續發展近二十年,更於近年在大陸青年中興起了「民國文化復興運動」。今大陸有識之士普遍認為:清末立憲,革命和開創民國以及南京憲法等皆為中華文化演進之產物,民國憲政進程和民主法統不容抹殺,臺灣民主化過程首要訴求是:回歸憲政。其實承民國民主傳統之「福蔭」,未來大陸民主轉型必然有「本土化」主軸,而民國民主傳統應為「本土化」與塑造現代中國民族主義之「精神本源」。

他們進而認為:從辛亥革命至今,「中華民國理想」寄託了現代中華文化之夢和優質民主的憲政夢,然內亂外患,時乖運舛,雖暫時受阻,但終歸是眾望所歸之正途.在民主缺失或劣質民主的迷霧里乃人心翹首之「長明燈」。當下兩岸的藍綠和赤色的現實政治生態皆有價值缺失和路徑迷誤,其結果是大陸陷於權貴資本主義之歧途,臺灣陷於劣質民主之迷路。故藍綠和赤色的政治生態皆是迷途的歷史過客而不能可大可久。

因此,此次大陸青年參加「首屆海峽同心:大陸青年臺灣中華文化之旅」,希望把大陸「民國文化復興運動」的聲音傳到臺灣,希望引起臺灣各界先進的關注,並且初次與臺灣學界接觸,儘管離理想和目標尚遠。但這次大陸青年跨越海峽,兩岸人士攜手相約臺北,點燃「理想、價值觀和傳統」之光,希翼臺灣重返中華民國文化理想、政治理想,構建優質民主。而大陸則是「重症纏身」、「心靈迷失」,而「醫治」和拯救的「最佳良方」是:追隨祖輩辛亥革命始的理想和追求而開來。

回顧中國民主傳統,其起于清末立憲與革命和創立民國,然後有憲政傳統和現代中華文化,1949年後大陸地區現代中華文化和民主憲政傳統被打斷。然被打斷後艱苦重生的大陸民主潮流歷經三十多年發展,然水準和品質比較不理想,績效更不理想。任何政治運動終非可大可久且品質不高,不足以為文明之本,不足以為國家之根。文化價值基礎才是文明之本、國家之根,因文化價值之缺失,故大陸經濟崛起,然卻陷於權貴資本主義和腐敗且無自由民主;臺灣民主化以來則弱化文化價值根基,陷於劣質民主。政治只能在文化價值的引領之下,才會優化且有本有根。兩岸皆或背離或偏離此焉。

大陸民主潮流毫不例外,決不能無文化之本、無本土之根、無傳統之源。大陸所謂「改革開放」後,由於文化傳統被毀,先進知識份子雖然極力引進西方文化,然缺乏本土性而「水土不服」,故現代中華文化一直重構不起。這是沉重的教訓。近二十年「民國熱」興起,實重新接續民國中華文化傳統、現代化傳統、憲政傳統等,有所超越政治運動之局限,有望重續歷史傳統而開來。「民國熱」實為大陸的「本土化運動」、「復興傳統運動」或曰「復興現代本土文化運動」。因為民國文化乃現代中華文化之初成,乃大陸中華文化被打斷後的未來重構之源。

這次「大陸青年臺灣中華文化之旅」,其意義是:點燃「理想、價值觀和傳統」的「星星之火」之旅,而求其精神可以「燎原」於神州。前途雖然遙遠,然千里之行已經始於足下!



觀海客
1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