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王沐明:真实的毛岸英原来如此

一、来去随意,做工作浅尝辄止
  
   毛岸英1946年初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近五年多时间里,似乎没有比较稳定地从事过什么工作,正式披露的工作经历,都是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并且行动自由,没有什么〝单位〞的约束。
  
   
  
   去朝鲜之前,毛岸英比较著名的一个经历是上〝农业大学〞。毛岸英刚回到延安,毛泽东要求他跟随农民劳模吴满有学农活。这段日子,其实只有五十多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乡村夏令营而已,但后来凡提起毛岸英,都要大书特书这一段
  
   进北京后他的工作岗位是中央社会部(情报机关)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在这个岗位上,他似乎也很散漫。按说秘书工作是非常忙碌的,通常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毛岸英在1950年5月初有一次悠闲的长沙探亲。〝这次南下是公私兼顾,他随苏联代表团来到武汉,给李克农当了几天翻译后便匆匆赶往长沙探亲〞。
  
   在韶山,乡亲毛贻泉找他要帐,说是30年前毛泽东欠下100大洋至今未还。毛岸英没钱,找省委书记王首道〝借钱〞还上了。一次探亲扫墓,他竟然盘桓了一个多月,直到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李克农要秘密访苏,发电报来催,他才回京。回京的时候,这个28岁 的青年干部乘坐软卧列车,〝毛岸英品尝一口用长沙水泡出的君山毛尖茶,然后仰坐于沙发上,开始翻阅当天的报纸〞,这估计是湖南省委提供的特殊交通安排。从 向省委书记借钱、住省委招待所、坐软卧这些情节,可以看出毛岸英此行公开打了〝父皇〞旗号,而党政大员也丝毫不敢怠慢这位第一公子。
  
   赴朝之前,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做党总支副书记,这 是毛岸英比较正式的一个工作履历,是毛岸英闹着要去工厂的情况下,周恩来亲自安排的。按说此时韩战已经爆发,社会部无论是情报工作还是对苏联络都非常繁 重,他为什么要离开部长秘书的岗位,去一个完全不能发挥自己俄文优势的北京机器总厂呢?这本书没有揭开这个迷团。从1950年8月中旬到10月8日,他在北京机器总厂只干了不到两个月。10月8日他跟彭德怀去东北,没有向厂里作任何交待;10月14日随彭回京,次日即将再赴东北、朝鲜,他才匆匆到工厂交待说社会部有任务,他要去工作一段时间。
  
   将近五年时间,我们看到毛岸英的工作岗位飘忽不定,没有看到他在哪方面做出扎实的业绩来。
  
   二、赴朝出于政治需要,只准备三五个月就回来
  
   毛岸英赴朝是自己提出的,还是毛泽东的旨意?书中记述,10月5日, 中央决定了派兵援朝之后,毛泽东对卫士小李有一番对话:〝我积极主张抗美援朝,我的儿子不去,谁还能去?我想把岸英交给彭德怀,一起去朝鲜打仗,你看好 吗?〞毛又说〝跟彭德怀同志在一起,学些军事知识,对他的将来会很有用的。〞当晚或次日晚,毛泽东叫回岸英:〝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想和你谈谈当兵的 事〞。可见,岸英参军赴朝,是毛泽东做出的一个安排。其出发点,一是表示带头,二是为了岸英的〝将来〞。
  
   毛岸英到朝鲜干什么,也是毛泽东安排好了的。10月7日,聂荣臻打电话给毛泽东报告说:〝彭老总明天就要带他的一班人马去沈阳开展工作了,可是他的俄文翻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毛说〝那就不用找了,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可见毛并不想让岸英上前线,而是细心地替他考虑了既安全、又能掌握核心情况的岗位。
  
   毛岸英当时作了多长时间的打算?他在向岳母张文秋告别时说过〝多则半年,少则三月〞;他的衣服、被褥、书籍还在北京机器总厂没有收拾,他说,〝先放在这儿吧,我还要回来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情节是,1951年1月2日,此时毛泽东还不知道岸英牺牲,〞正在看档的毛泽东听说叶子龙来了,头不抬眼不动地说:“子龙,我正要找你呢!把岸英调回来吧,你看他把材料写成这个样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此时距毛岸英〝报名参军〞,不到三个月,距赴朝才两个月零十天。如果他没有牺牲,凯旋回京,正好应了他对岳母说的〝短则三月〞。
  
   三、爱炫耀,性情浮躁
  
   毛岸英在朝鲜志愿军司令部总共待了34天, 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本来他的身份是保密的,但他自己基本上逢人就说〝不错,我的父亲是毛主席〞,毫不忌讳。他平时腰里挂着一支小手枪,遇到人 问时,就拔出来说〝这支手枪有点来头,是史达林赠送的呢〞。大家惊羡道〝你去过苏联?见过史达林?〞他就开始介绍在苏联呆了十年,参加苏联红军打到柏林, 受到史达林的专门接见,史达林送他手枪并问他为什么不找个苏联姑娘做妻子等等。试想,这一番经历,别说一般干部战士,就是彭老总,也望尘莫及呀。给工农出 身的战友们讲这些,是其炫耀性格的典型表现。
  
   其实,他所谓的苏联红军生涯,如同他的农民大学、工厂书记一样,也是浅尝辄止的经历:〝1943年,毛岸英被保送到莫斯科列宁军政大学学习,考虑到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苏军破例授予他中尉军衔。一年后,他又进入苏军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毛岸英被任命为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屈指算来,这时已经是1944年底或者是1945年初了,而攻克柏林是1945年4月30日,所以说毛岸英这一段战争生涯最多也只有半年天气。而且由于〝中苏两党有一个协议,不让中共领袖的孩子参战〞,故〝坦克连指导员〞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四、对〝志司〞首长颐指气使
  
   第一次战役之后,毛岸英与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有一次对话:
  
   〝梁军长,你那里要人不?我到你们军去行不行?〞
  
   〝你想干什么?把你安排到作战科行不行?〞
  
   〝要是还在机关工作我还到你那儿干什么?在志司作战室不是一样嘛!〞毛岸英不以为然地说。
  
   〝那你想……〞梁兴初不解地问。
  
   〝我想下基层!〞毛岸英像他父亲那样把手一挥,〝从营长干起,你给我一个营怎么样?〞
  
   好家伙!梁兴初为之一惊,他被毛岸英这股子气势给镇住了。……谁知彭老总是怎么打算的?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好,那好……〞
  
   〝你答应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什么时候去报导!〞毛岸英认真了起来。
  
   〝我是求之不得,只怕彭总不放你走,下面危险大哟!〞梁说。
  
   〝你去和彭总讲一讲嘛!就说我有打仗的经验,我在苏联打过仗,参加过卫国战争。〞
  
   〝和彭总讲,那我可不敢……说梁兴初你怎么挖我的墙角?那我可吃罪不起。〞
  
   〝嗨,你们怎么都怕彭老头?〞毛岸英一捋袖子,〝好吧,我去找他谈〞.
  
   这哪里是司令部的一个小秘书与主力军军长的对话?〝不以为然地说〞、〝像他父亲那样把手一挥〞、〝一捋袖子〞,这几个动作形像地反映了当时毛岸英的心理状态。而面对一位高级将领,称全军统帅为〝彭老头〞,并非无知,而是无畏--〝只缘身在最高层〞啊。
  
   另一件事,〝毛岸英和彭德怀下棋,经常为悔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事后其他首长委婉地劝说他不要这么认真,要让彭总下棋后心情放松才能更好地指挥作战。过去看过一个回忆录的描述是,毛岸英当场说〝他M的彭老总你又悔棋啦〞,彭则笑呵呵地赖帐,洪学智则在身后用腿碰毛岸英,示意他尊重彭总。两相印证,毛岸英在彭的面前,基本上是〝童言无忌〞,并不把彭当首长对待。
  
   最典型的事件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主持第一次志 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实为最高作战会议。会上彭发火痛骂了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说出〞违反军令,按律当斩〞的狠话来,全军高级将领俱噤若寒蝉之际,彭德怀开 始布署第二战役的打法:〝我的意见是先退,我们的主力从现阵地后撤三十至五十公里,让麦克亚瑟以为我们怕他。这样,他就会更倡狂,造成前军突出,我们就可 以寻隙穿插,分割包围……〝这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毛岸英〞离开会议桌直走到彭德怀对面,指著作战地图慷慨陈词:‘我看应该向南进攻!兵书 上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敌人不是跑了吗?不是败了吗?我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而要后退呢?’〞所有的与会者都大为诧异,私下议论说〝那个小翻 译胆子不小,竟敢在彭总发火的时候说三道四,这样重要的会议,哪有他讲话的资格?〞此时的毛岸英,显然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秘书兼翻译,而把自己当成了监国 的太子或者是钦差大臣。
  
   五、生活散漫,违反防空纪律导致丧生
  
   毛岸英好睡懒觉,在书中有多处反映。〝一觉醒来,天 已大亮……毛岸英不禁心中自责‘日上三竿我独眠,太不应该了。’〞作战室主任张养吾回国前给毛岸英的临别赠言是〞按时起床、按时就餐、按时防空。在支部会 上,作战处副处长成普提意见说〝有一次毛岸英起床晚了,我们等他去吃早饭,没想到刚端起饭碗飞机就来了,我们四个人被堵在屋子里,只好一个人蹲在一个墙角 落,像块奠基石。〞
  
   毛岸英牺牲是在11月25日。此前志司为防空袭,〝作出了三条规定:一是天亮前一定要吃完饭,二是天亮后不准冒烟,三是都要疏散防空。〞彭德怀也强调〝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注意防空,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该进洞而不进洞的是纪律问题〞。
  
   当天早上毛岸英由于晚起床,又没有吃上早饭。〝躲在防空洞里的毛岸英伸头看了一下天空,还不见飞机的影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了〞.十 点过后,毛岸英对高瑞欣说要回作战室,高说〝等一等吧,警报还没解除呢〞,毛岸英说〝不用怕!我看飞机一时来不了,就是来了,哪会偏偏炸中这个地方。当年 国民党的飞机经常轰炸延安,可爸爸忙于工作,就是不进防空洞……不也没事嘛!爸爸的榜样,儿子不学谁还去学。〞(公然违纪,都要打〝爸爸〞的旗号,这样的 公子哥真够志司首长头痛的。)说着毛岸英已经冲出了防空洞,高瑞欣等只好跟着他到作战室热饭(注:冷饭用鸡蛋炒热)。
  
   可惜毛公子没有〝爸爸〞那么好的运气,11点多,美军四架B-26轰 炸机掠过大榆洞上空,马上又返回,是否因为看到了毛岸英热饭的饮烟,不得而知,但这一次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准确地命中了作战室。幸存者成普事后说, 〝当时毛岸英正在炉子旁吃东西,我在门外看到飞机正在扔炸弹,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钻在桌子底下躲炸弹……要是早跑出来也许就没事了。〞
  
   可见,这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由于毛岸英违反防空纪律,不但导致志司作战室被轰炸,自己身亡,而且连累优秀的机要参谋(周恩来语)高瑞欣牺牲。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5岁离父,8岁 失母,在学习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最重要阶段,基本上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其中至少有五年是在上海流浪,直到十四五岁时被送去苏联。后天的不足使他在知识和 性格上存在一些缺陷,也就是不足为怪的。但官方的宣传在神化毛泽东的同时,对毛岸英也进行了神化,误导我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毛岸英是个完美的革命青年,甚 至认为如果他不牺牲,将可以成为制衡江青的因素,不致于让文革发展到那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