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在中国,“不显山不露水”向来被视为智者的一项优秀品格,尤其是对待财富,他们向来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家底。上升到政府层面似乎亦是如此,中国政府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对外公布其黄金储备规模,因为不论数据多寡都会刺激各方神经,引来种种揣度。因此,从2009年直到今天,中国官方披露的黄金储备数据就没有变过,5年来一直保持在1,054吨。
但是事实上,中国进口和开采的黄金远远多于官方公布的黄金量。有人认为,因为对经济前景感到不安,一些人通过秘密渠道大量囤积黄金;还有人猜测,中国央行悄悄买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一些相信第二种说法的人认为,中国政府很快会宣布一种新的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来抗衡美元。如果结合去年年中中国官媒新华社的一篇题为《美国财政失灵证明应有一个“去美国化”世界》的评论文章似乎可以证实,中国增持黄金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均为“去美元”、“去美国化”准备的“弹药”。
500吨黄金下落不明
中国黄金协会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消耗的黄金达到1,176.4吨,比2012年增长41.4%。不过这远不及开采(428.2吨)和从香港进口(1,158.2吨)的黄金的总和。两者相差了410吨。尽管这一数字非常庞大,但实际的差额无疑会更大。中国政府没有公布黄金贸易数据,由于政府和富人都回避现有的黄金贸易渠道,通过上海和一些灰色渠道进入中国的未经统计的黄金数额庞大。简而言之,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去年的“黄金表观消费量”超过1,700吨,使得下落不明的黄金数量超过了500吨。
自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去哪儿”成为了一句流行语,现在,人们不禁也要问,那些黄金去哪儿了?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23日报道认为,这些黄金有些制成了首饰出口。金条可能给了伊朗,用来偷偷支付石油和天然气的费用。还有一些黄金可能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复杂而不透明的结算体系中不翼而飞。还有一小部分黄金被有钱而且不安的中国人通过未入账交易买走。一些银行也在买入黄金。
此外,央行也有可能在秘密采购黄金。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张建华2011年12月谈到机构在金价下跌时会买入黄金。尽管张建华公开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当时却有理由认为央行并未涉足这一市场,至少没有大规模买入。
不过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可能调整了自己的立场,成了黄金的大买家。从2001年到2012年,金价一直稳步上升,但去年急剧下跌,跌幅在28%左右,为央行创造了买入黄金的时机。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为1,054吨,这一官方数字自2009年4月以来就没有更新过,大多数分析家怀疑,有些买入行为没有对外公布。
“这500吨很可能就是中国央行秘密增持的量”。有西方研究者认为,中国央行从2009年至2011年共买入654吨黄金,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买入了388吨和622吨黄金,其中大部分是央行通过本国的黄金矿商和二级供应商购买的。这样算下来,央行黄金储备已达2,718吨,而这个数据很可能还是低估的。
内地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应有所增持,但到底多少,除非官方公布,否则只能是个“谜”,而从未来战略和防范风险角度考虑,“增持是必须的”。因为,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黄金储备只占外储的1.1%,远低于美国、意大利、法国等65%以上的占比,与黄金储备总量跟中国接近的瑞士、俄罗斯、日本相比,该比例也明显偏低。
黄金:对赌美元的一把利器
《福布斯》的报道还称,中国央行偷偷购买黄金的猜测让最近纽约大型金融机构当中流行的传言有了一些可信度,这一传言就是中国政府很快会采取行动,让人民币实现全面可兑换,并采取金本位制。继英国隆巴德街研究所的弗雷娅·比米什12日就这一问题发布报告后,这样的传言愈演愈烈。她在报告中写道:“黄金大量流入中国,这让中国似乎真的在朝着通过黄金让本国货币国际化并摆脱飞扬跋扈的美元的方向迈进。”
上述新华社的文章还指出,从二战结束时起,美国就在打造战后世界的秩序,推动欧洲复苏,并将金融风险转移到海外。如今,拜贪婪的华尔街精英所赐,全球依然未能走出经济灾难的困境。全球金融系统需要引进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用它替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元。这样一来,国际社会就可能永远免受美国国内政治混乱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
实际上,美联储的几轮量化宽松政策(QE)是金融历史中最大的赌博。通过印钞票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埋下了美元衰落的伏笔。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及债务违约危机暂时过去了,但这场风波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打击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美国版《货币战争》作者James Rickards提醒美国,黄金,是用于作货币战争中强有力的武器。实际上,中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秘密购买黄金,这种威胁相当真实,因为中国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和超级军事强国。如果中国囤积了足够多的黄金,就可以推行人民币霸权,这将很大程度上对美元本身构成威胁。
中国希望本国货币,而不是美元,成为全球交易媒介和保值手段的意图似乎更加明显。全球政策研究所的克里斯·狄克逊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官员自2009年7月以来,一直在“大力、协同一致地推进”对人民币的使用。
去年9月20日,中国银行在新加坡举办了人民币业务推介会,并与新加坡交易所和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托克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中行拟与新交所合作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6美元)、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路透社称,“该协议旨在促进人民币在全球金融贸易中的使用,使其最终成为可与美元竞争的储备货币。”
而且,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了进展。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宣布,人民币去年12月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八。毫无疑问,中国正为美元的失落准备充足的“弹药”。中国版《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他的微博中提到:“听说中国未来十年准备将黄金储备搞到1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老大,让人民币与黄金挂钩。俄罗斯人在悄悄议论,美国人也在私下嘀咕,就中国人自己不相信。”
就在中国大量购金之时,西方国家却在减少黄金储备。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前六个月,英国出口至黄金精炼行业重要地瑞士的黄金,由2012年同期的83吨增至798吨。这一出口量价值290亿欧元(1欧元约合1.338美元),相当于全球黄金年产量的近30%。2013年上半年这样的出口规模可能意味着西方投资者对黄金失去了热情,黄金所有权正发生大规模转移。